大家都在玩
当前位置: 首页 手游资讯 手游

手游运营十年

大家好,今天163MU手游网小编给各位梳理了手游运营十年的一些知识,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163MU手游网,接下来现在手游运营十年详细的介绍,那么就马上开始吧!

一个手游的寿命一般是多久比如王者荣耀

这个不好说,一款游戏的寿命要看游戏的更新速度、游戏的类型,一般养成类游戏的寿命较长;其次游戏的可玩性,和画面质量;多数游戏玩久了玩家数量会降低,大约5年以上。

只要王者荣耀不自己作妖,安安稳稳发展下去,继续火爆五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至于存活,还可以持续十年往上。

即使市面上有着层出不穷的新游戏,仿佛都要去和王者荣耀碰一碰比一比,在手游产业分一杯羹,但化用红楼梦一句话。

王者荣耀这项国民性游戏"若从外头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其他的手机游戏对它没有太大威胁,王者完全可以看着流水的手游,稳坐铁打的一哥。

除非是王者内部运营自己出了问题,"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天美作为一个成熟的工作室,腾讯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大概率是不会做出自砸招牌的举动。我们就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

社交问题:

很多退坑的玩家会容易再次重新回归,很大的原因就是社交问题。比如逢年过节,有人会提出玩两把,这时候退坑的玩家就很容易再次下载回来,和大家一起玩一玩。

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唤起自己的手瘾。其中近70%的玩家,会在聚会结束后再次打开王者荣耀,剩下的30%则是直接卸载或者不再去打开。

这个回归比例看起来很大,但是统计数据并不严谨。毕竟,肯再次下载回来玩的玩家,都是有回归倾向,或者起码不排斥这个游戏的。而对这个游戏丝毫不再留恋的,压根不会为了凑一桌五黑去下载回来。

同样的场合有很多,比如自己新认识的小伙伴在抛出王者荣耀这个共同话题时,喜欢的人提到游戏时,甚至公司团建,领导要让人带两把时、在菜逼同事面前想要秀两把时。

习惯问题:

凡事最怕形成习惯,好事也是,坏事也是,玩游戏也是。如果形成了睡前打游戏的习惯,每晚不打两把完全睡不着。同理,如果形成了上课、上班途中打游戏的习惯,也同样会时时刻刻准备找机会开一局。

毕竟,学习、工作和游戏比起来,显然是后者更吸引人。所以打王者上瘾之后,很难戒掉就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并且复发性很强。

且加上上一条说的,回归很容易,这就导致了有些人,即使退游退了两年,并不妨碍断断续续把段位打上了王者。

人数增长:

在未来五年内,王者荣耀仍然会出现萌新持续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没有之前高峰期那么快,甚至有所减缓。但是有玩家增长,就代表游戏有新鲜血液注入,老玩家退游导致的用户数量下降将会有所缓解。

如果再出现一个用户增长的小高峰(比如今年开头时的被迫宅家),用户总体数量长期下降甚至还会逆转成有所上升。

在这点中,说的人数增长,是专指刨去老用户回归外的纯粹的新用户入坑。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青少年中没玩过王者荣耀的的确存在很多,但没听说过王者荣耀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讨论帖、明星、网红的线上带动作用,还是城市赛、校园赛、社团赛、漫展的线下带动作用,再或者是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的直接传播,都会让一部分"听说过但没玩过"的人成功入坑,来保持游戏的热度和用户基数。

毕竟新用户入坑很简单,只要动动小手下载一下,就可以进入游戏了。

5G发展:

很多用户在游戏内最难忍受的,不是被代练虐、被v8虐、被情侣虐,而是打着打着就460。随着我国5g技术的发展,网络速度将会更上一层楼!

在5G兴起的大环境下,460基本上会被缓解乃至解决,局内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这种顺势而来的运气,可以说是在时代发展中,由技术革新来推动一个大bug的修复。和之前的几条相比,5G的确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但绝对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进步。

提高了局内战斗舒适度后,老用户的"怨念问题"得以解决,新玩家的用户黏性大大增加,可以说是搭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

衍生产业:

王者荣耀衍生出的产业和职业有很多,往小众了说,存在大量coser或者同人文写手,不过这部分人大部分是“为爱发电”的群体。除非是圈内大大,很少有人会通过王者荣耀得到收入。

往大众去看,存在范围宽广,且直接可以盈利变现的有直播、视频、文章、段子等自媒体账号,以及各种代练、陪练、职业选手,甚至一些灰色产业。

这两类人,前者为王者捧个人场,后者为王者捧个钱场,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的大量相关王者的衍生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大家:王者荣耀还健在呢!

即使有一天,王者荣耀真的要凉了,这部分人也会维持王者一段时间的繁荣,对于前者来说,王者荣耀是"青春的悸动",对于后者而言,王者荣耀是"吃饭的家伙",他们都不会放任王者迅速变凉。

一款手游最长的生命周期是多少年

2014年上半年涌现了10多起并购投资手游公司的热潮,这股热潮自13年起或将延续至2015年,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被投资的对象多为手游CP,现阶段大部分游戏开发公司的业绩基本是靠一至两款受欢迎的游戏支撑,但手游的生命周期比端游要短很多,平均只有6-12个月。这资本热潮退去,一大批手游CP或被拍死在沙滩上.......

手游生命周期曲线,应该是比较类似希腊字母“Ω”(欧米茄),请允许笔者暂时称之为“欧米茄曲线”: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营收数据一开始会有一个相对高速的增长,到达它的峰值以后,会逐渐消减,最后回归到接近水平,但高于水平(意味着还有营收,但很少)的曲线状态。在上升与下降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游戏稳定期。

一款手游的最长生命周期是多少年?我想这个问题还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虽然手游不同于端游,但是也可以向端游运营那样做到精细化,通过各种活动及版本更新以及增加社交黏性来延长生命周期。

游戏稳定期是提升游戏收入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对游戏整体生命周期影响最大的时期,延长游戏稳定期意味着延长游戏整体生命周期和总收入。那么稳定期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游戏指标是什么呢?没错,是流失率。很多人认为流失率是在游戏的衰退期才最具有研究价值,其实不然,衰退期的玩家流失中刚性流失占比很大,这部分玩家很难通过策略挽回,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相反,稳定期的流失往往与游戏内容有关,属于软性流失,软性流失的召回难度要小很多。

手游又分轻重度,轻度休闲类手游产品普遍生命周期较短,而中重度类手游产品在经历适应期及磨合期之后生命周期较长。前者在火了之后可以推出系列版本,比如《XX达人》1、2、3系列,《XX萝卜》1、2、3系列等。而中重度类可以增加更多玩法,版本更新加入更多副本,或者更新升级融入更多社交元素,比如实时语音,完善公会系统等。

最后就是,手游推广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会更加重视产品品牌建设,未来手游发行会越来越像电影,注重系列化、品牌化。过去在页游和手游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游戏产品忽视了品牌建设,更多是洗用户、导量模式。2013年标志性事件是盛大自主营销《百万亚瑟王》,不和渠道合作,自主购买广告做了一轮又一轮营销,取得不错成绩,教育了游戏市场。2014年手游会更加依靠自身营销,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并通过购买广告方式来发行。

当一款手游上升到品牌建设的时候,那么这款手游的生命周期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会出现多款长达十年以上的手游产品或未可知。

排名前十的手游有哪些

排名前十的手游有《王者荣耀》、《王者荣耀》、《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明日之后》、《第五人格》、《我的世界》、《阴阳师》、《梦幻西游》、《炉石传说》。

1、《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手机游戏,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

王者荣耀中的玩法以竞技对战为主,玩家之间进行1V1、3V3、5V5等多种方式的PVP对战,还可以参加游戏的冒险模式,进行PVE的闯关模式,在满足条件后可以参加游戏排位赛等。

2、《和平精英》

《和平精英》由腾讯光子工作室群自研打造的军事竞赛体验手游,该作于2019年5月8日正式公测。

《和平精英》采用虚幻4引擎研发,致力于从画面、地图、射击手感等多个层面,为玩家全方位打造出极具真实感的军事竞赛体验。该游戏为腾讯健康系统“16+”试运行,未满16周岁用户将无法登录。

3、《第五人格》

《第五人格》由网易开发的非对称性对抗竞技类(Asymmetrical Battle Arena)游戏,玩家将扮演侦探奥尔菲斯,在收到一封神秘的委托信后,进入恶名昭著的庄园调查一件失踪案。在进行证据调查过程中,玩家扮演的奥尔菲斯将采用演绎法,对案情进行回顾。

在案情回顾时,玩家可以选择扮演监管者或求生者,展开激烈的对抗。而在调查的过程,无限接近事实时,却发现越来越不可思议的真相。

4、《阴阳师》

《阴阳师》由中国网易移动游戏公司自主研发的3D日式和风回合制RPG手游。2016年6月1日11:00,《阴阳师》开放安卓首测;同年9月2日,登陆ios平台于App Store首发;同年9月9日,阴阳师全平台公测。

游戏中的和风元素是以《源氏物语》的古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设计的。游戏剧情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讲述了阴阳师安倍晴明于人鬼交织的阴阳两界中,探寻自身记忆的故事。

5、《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

《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由暴雪娱乐开发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运营由网易公司代理。2014年3月13日全球同步正式运营。

游戏背景设定于暴雪的魔兽系列,共九位魔兽中的角色作为九种不同的职业。而玩家要做的,就是根据己方现有的卡牌组建合适的卡组,指挥英雄,驱动随从,施展法术,与游戏好友或素不相识的对手一决高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手游运营十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